1945年5月,德国投降的消息传遍世界。第三帝国从横扫欧洲到彻.底崩塌,只用了不到六年。
后来总有人讨论,要是德国早点把全国力量拧到一起搞动员,是不是就不会输了?
这事儿得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慢慢说。
先看看德国的动员和打仗节奏
1941年德国打苏联的时候,国内工厂还没全力生产武.器,不少年轻人还在后方干活。
直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打输了,小胡子才着急让更多人去当兵、去工厂,这时候才算真的“Z动员”。
到了1944年,德国工厂一下子造出了两万七千多辆坦克装甲车,比1942年多了一倍还多。
不过这时候已经晚了,罗马尼亚的油田被苏联占了,鲁尔区被盟军炸得稀巴烂,打了几年仗,有经验的老兵死的死、伤的伤,新招的兵没练多久就得上战场。
展开剩余78%另一边的苏联就不一样。
1941年德国刚打过来,苏联就把几千家工厂往东边搬,乌拉尔山里的新工厂很快就开工了。
到1944年,苏联的武.器产量比战前翻了好几倍,前线打坏一辆坦克,后方很快能补上十辆,就算士兵没经验,靠着人多装备多也能顶住。
大家怎么看“早点动员能不能赢”
有人觉得要是1941年就全力动员,德国能多拉出几十个师。
比如打莫斯科的时候,如果中.央集团军群不用分兵,说不定秋天就能拿下;
斯大林格勒的防线如果全用德国兵,不是用一冲就垮的罗马尼亚部队,苏联反击可能就成不了。
还有人说,1944年才大量生产的黑豹坦克,如果1941年就能用上,苏联的T-34根本扛不住。
也有人觉得这想法不实在。
美国加入战争后,情况就变了。那时候美国的工厂航母跟下饺子似的、飞机,坦克跟流水线上的香肠似的往外跑。
德国Z厉害的虎式坦克,在美国那边随便造。
美国当时是Z大的产油国,盟军八成的油都是它供的。德国的坦克还在愁没油开,美国那边的坦克早就烧着好汽油满地跑了。
这种实力差距,不是早点动员就能补上的。
德国输的关键,不止是动员晚了
德国打苏联的时候,西边还得盯着英国,北非还得派兵打仗,三条战线同时开工,兵力和武.器根本不够分。
1940年打下法国后,德国本来是有.机会先解决南边。
把地中海控制住,英国就很难给北非的部队送补给,说不定土耳其、西班牙这些国家都会站过来。
不过小胡子非要让飞机去炸英国本土,炸了大半年也没打下来,把能用在南边的力量浪费了,最后北非的部队越打越少,意大利也撑不住了。
德国造武.器也有点“想太多”。
1943年造出的黑豹坦克,防护和火力是强,不过太费油,跑200公里就得加730升油,苏联的T-34跑300公里才用680升。
那时候油本来就紧张,这种坦克造得越多,油越不够用。
后来还非要造80顿的虎王坦克,工艺太复杂,造得慢,最后只能把坦克底盘改成突击炮填战线,完全是浪费力气。
石油是大问题。
1944年之前,德国还能从罗马尼亚弄点油,自己也能合成一些,勉强够坦克飞机用。
1944年罗马尼亚被苏联占了,美国飞机又把德国的炼油厂炸得稀烂,油一下子没了。坦克开不动,飞机飞不起来,再好的装备也成了摆设。
小胡子自己的指挥也添了不少乱。
1942年打斯大林格勒的时候,他非要让部队分兵去抢高加索的油田,结果两边都没顾好,第六集团军被围住全歼,油田也没拿到。
部队里党卫军和国防军还老抢资源,好装备都给了党卫军,国防军的部队只能用旧武.器。
1944年还有人想刺杀他,可见内部早就没信心了。
苏联那边也够能扛。1941年一下子丢了400多万兵,很快又动员了几百万新人,工厂东迁后武.器越造越多。
斯大林格勒战役里,士兵守着废墟拼到最后一个人也不撤。美国还送来好多卡车、飞机,帮着苏联把武.器运到前线。
说到底,德国输不是单一原因
早点动员,德国可能在1942年能多撑一阵,Z终还是赢不了。
美国的工业实力摆在那儿,苏联的地盘大、人多,德国自己又在战略上犯了太多错,战线拉太长、造武.器不切实际、石油被掐断。
这些问题加起来,不是早点让工厂开工、多招点兵就能解决的。
像有人说的,德国当时要面对美国、苏联、英国这些国家,实力差太远,就算动员再早也顶不住。
二战的结局,从德国同时跟好几个大国开战的时候,已经基本定了。
回头看,打仗不光看武.器多不多、兵够不够,要看能不能选对方向、能不能把资源用在点子上。
德国最后输了,说到底还是野心太大,没算清楚自己的实力,技术再好、士兵再能打,也填不上战略上的坑。
这大概就是历史给的教训吧:打仗从来不是只靠“拼尽全力”,选对路更重要。
发布于:福建省同创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